氦质谱检漏、压力上升法与肥皂水:一套可落地的真空系统“零泄漏”调试流程
时间:2025-10-17
一、为什么“达不到极限压”?
常见原因:
泄漏:法兰未对中、O 型圈老化、焊缝气孔;
放气:内壁水汽/油污、吸附气体释放;
背流:扩散泵/油封泵油蒸汽回流;
导通不足:泵口到容器压降大。
“泄漏 + 放气”往往同时存在,因此要组合检漏 + 烘烤除气。
二、量纲与判据
泄漏率 L(mbar·L/s):在 1 mbar 压差下,每秒进入系统的气体体积(折算至 20℃)。
常见判据:
小型真空腔:L ≤ 1×10⁻⁹~10⁻⁸ mbar·L/s(氦法);
工业管线/箱体:L ≤ 1×10⁻⁶~10⁻⁵;
包装/制冷嗅探:L ≤ 1×10⁻⁴。
具体指标与行业标准对照表见 **www.22201522,com**。
三、氦质谱检漏(真空法)
流程:前级抽空→被检件与检漏仪连接→进入试验压力→喷氦→读取峰值→定位修复。
注意:
加氦位置要远离排气口,避免反吸;
先做“背景漂移”与“灵敏度校准”;
大腔体建议使用定量罩,并做去峰验证(喷—停—再喷)。
嗅探法:适用于通风良好的在压件;灵敏度略低但定位快。
四、压力上升法(Rate-of-Rise)
在隔离所有阀门后,记录一定时间内的压力上升 Δp,即泄漏率: